• 4001818958
  • Xyb@xuekang.com

再障贫血资讯中心

贫血需重视,检查明确频响原因是首要问题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互联网 佚名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自己患上了“贫血”这种病,事实上,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状。事实上,贫血只是多种疾病在人体所表现出得冰山一角,找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就像阑尾炎、宫外孕都会出现腹痛,但不找到病因,是没办法治好腹痛的。

我头晕,你看看我是不是贫血?”,“大夫,我血压低,你看看我是不是贫血?”等等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诊断贫血之后,尚需要进一步分清贫血的程度:低于上述标准至91克/升之间的为轻度贫血,61~90克/升为中度贫血,31~ 60克/升为重度贫血,低于30克/升为极重度贫血。

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成分,就是人们常说的血色素。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正因为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得人体从呼吸道获得的氧气顺利地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把血管比喻成人体“交通路线”的话,那么红细胞就是运载氧气分子的“公交车”,血红蛋白则是公交车上的“座位”,在人体组织的供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贫血时人体红细胞含量减少,公交车数量减少了,公交车的座位当然也就相应减少了,人体组织就表现出了缺氧的状态。

当贫血时身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分供应,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是早期和常见症状,贫血还会有气急、心动过速、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性欲减退。严重时会有心力衰竭。但慢性轻度贫血,机体可能会适应,病人往往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常规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有贫血。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贫血。因此,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后,应该通过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如骨髓化验、超声、胃镜等,明确贫血的程度、类型及病因等,再做相应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应用升血药物、输血等,切不可在没有明确病因之前乱用药。

引起贫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1)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器官也就是骨髓为什么会生成红细胞减少呢?如果把骨髓比喻为一个造血工厂的话,我们就容易理解和分析了。

第一种可能是造血的原料缺乏,造血原料主要包括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及蛋白质等,常见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第二种可能是造血工厂本身瘫痪、停产了,如骨髓因感染、中毒、放射线破坏,或被其他细胞如肿瘤细胞占据等,常见类型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铅中毒等;第三种可能是使工厂机器运转的“润滑剂”不足,也就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因素缺乏,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常见类型有肾性贫血、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2)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每天约有1%衰老红细胞从血中清除,同时又有相应数量的新生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红细胞数目的恒定。当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此时虽然骨髓造血增强,但尚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这样产生的贫血叫做溶血性贫血。常见的有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溶血,如海洋性贫血、G6PD缺乏(蚕豆病)等;红细胞外环境异常所致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符所致输血相关性溶血等。

(3) 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根据失血的病因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可见,临床上引起贫血的病因错综复杂,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仔细鉴别。因此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去专科医生那里进一步检查,滥用补品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很可能延误病情。同样重要的是,在明确贫血的性质后还应查明贫血的原因,很多时候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