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1818958
  • Xyb@xuekang.com

再障贫血资讯中心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盛大开幕

时间:2022年09月16日 互联网 yatao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承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于2022年9月9日盛大开幕。在9日上午的会议中,多位专家为我们带来高水平学术报告,百家争鸣,精彩纷呈。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开幕致辞


开幕式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中兴教授担任主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黄晓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成增教授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阚全程教授致开场辞,对线上与线下的参会同仁、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第十八次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01.png

01.png

01.png

01.png

01.png

01.png

01.png

01.png

01.png



开幕式致辞专家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张连生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的主持下,邵宗鸿教授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意义、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这6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AA的诊疗进展。邵宗鸿教授展望到,若未来能为AA患者制备胸腺细胞个体化ATG,其疗效将相较于目前针对淋巴细胞的ATG治疗效果更好。此外,未来若能发掘到AA真正的病因,从病源入手展开治疗将会大大缩短AA的治疗时长。从那时起,才能真正将AA诊治的“沙漠”变成“绿洲”。



01.png


邵宗鸿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基因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张晓辉教授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方美云教授的主持下,胡豫教授以“基因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为题,从探索疾病新的病因与亚型、风险预后分析、疾病复发监测、诊断疑难病例和早期诊断与预防这5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基因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发展。胡豫教授表示,基因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中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基因诊断有助于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迈向“精准医学”,即使是血栓疾病,我们也同样可以利用分子测序给予精准的病因判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产出的大量基因变异信息,我们必须结合临床大样本队列和更深入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来明确复杂性疾病的本质。



01.png


胡豫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免疫抑制治疗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SAA的比较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的主持下,黄晓军教授以“免疫抑制治疗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SAA的比较”为题,从SAA目前的治疗推荐、SAA中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的最新进展和免疫抑制治疗与haplo-HSCT在成人SAA中的疗效对比这3个方面介绍了SAA的治疗。黄晓军教授表示,近年来,haplo-HSCT在SAA中发展迅速,“北京方案”的延伸方案可作为SAA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有效方案。



01.png


黄晓军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镰状细胞性贫血中的红细胞发育调控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的主持下,美国纽约血液中心膜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秀丽教授以“在镰状细胞性贫血中,溶血驱动的I型干扰素通过负向调节EPO/EPOR信号通路而损害红细胞生成”为题,以镰状细胞性贫血为例为我们讲述了红细胞发育调控机制。安秀丽教授表示,在该研究中,增加镰状细胞性贫血小鼠骨髓红细胞生成可减弱贫血。溶血驱动I型干扰素的产生导致红细胞中EPO/EPOR信号转导减弱,是红细胞生成活性受损的原因之一。这对改善镰状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1.png

安秀丽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PNH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立民教授以“PNH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为题,结合国内外研究共识,为我们介绍了PNH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指征、移植时机、移植疗效和影响移植后OS的因素等研究进展。刘立民教授表示,在C5单抗时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PNH的方法。此外,haplo-HSCT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相似。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PNH移植疗效也在不断提升。但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后GVHD的预防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总的来说,目前在PNH中的移植仍处于探索阶段。



01.png


刘立民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骨髓衰竭免疫阴阳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张曦教授的主持下,张连生教授以“骨髓衰竭免疫阴阳”为题,为我们介绍了骨髓衰竭疾病中免疫的“阴”与“阳”。所谓“阴”即是免疫耐受,“阳”即是免疫亢进。张连生教授表示,免疫阴阳平衡在血液疾病理解中十分重要。早期识别免疫阴阳状态将有助于患者的精准治疗。此外,在MDS患者中,不同免疫阴阳状态下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且有患者免疫亢进与免疫耐受交互存在或相互转化,此时则需要免疫与分子检测结合以识别此类型患者。



01.png


张连生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移植复发后CAR-T治疗



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邱林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开彦教授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复发后CAR-T治疗”为题,为我们介绍了移植复发后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无论是骨髓衰竭疾病还是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移植后死亡主要归因于原发病的复发,解决疾病复发问题对提高患者生存十分重要。刘开彦教授总结到,相比于传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基于化疗的供者白细胞输注和二次移植等)和抗体治疗,CAR-T细胞治疗allo-HSCT后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疗效更好。此外,二次移植可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01.png

刘开彦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总结



至此,9日上午的开幕式和大会报告部分结束。本场会议的顺利召开,为红细胞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考。会上精彩又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使与会同仁获益匪浅,也为此次大会的圆满召开奠定了基础。在未来,广大同仁将共同发扬“红军”精神,以“治愈”更多患者为己任,在红细胞疾病治疗的探索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